1. **《緬甸強震已致曼德勒地區694人死亡》** 據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信息組29日消息,截至目前,緬甸中部發生里氏7.9級地震,造成曼德勒地區694人死亡,1670人受傷。災區進入緊急狀態,大量基礎設施遭到破壞,數百棟房屋損毀、倒塌,救援和醫療物資嚴重匱乏。曼德勒國際機場跑道受損,地震發生後航班全部停飛,部分道路也因地震而無法通行,物資運輸遇到困難和挑戰。總台記者張玥、林曦深入現場,帶回第一手報道。
2. **《美菲南海博弈升級》** 美國防長赫格塞思今日訪菲期間,將南海稱為「西菲律賓海」,並宣稱要「建立對華威懾」。中方強硬回擊,國防部警告「挑撥地區國家關係註定失敗」,外交部重申「南海航行自由不容政治操弄」。與此同時,菲律賓在仁愛礁的補給行動頻次增加,分析認為美菲正借地震轉移國際視線,試圖將南海問題與區域安全捆綁。
3. **《特朗普關稅政策重創全球資本市場》** 特朗普對進口汽車加徵25%關稅的政策今日正式觸發連鎖反應:美股崩盤,道指暴跌760點,納指重挫2.7%,特斯拉因供應鏈擔憂股價劇烈波動;法拉利宣布對美車型提價10%,加拿大赴美航班預訂量暴跌70%;離岸人民幣微跌24基點,歐盟考慮對美妥協以換取關稅豁免。這場貿易風暴暴露出全球經濟體系的脆弱性。
4. **《中國「天巡」空間望遠鏡升空》** 中國「天巡」空間望遠鏡今日成功發射,其分辨率達到哈勃望遠鏡的3倍,計劃2026年投入科學觀測。該望遠鏡將重點探測暗物質分布與系外行星大氣成分,中科院院士透露「已預留與美國詹姆斯·韋伯望遠鏡的數據共享接口」。這標誌著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邁出重要一步。
5. **《格陵蘭島爭議再起》** 美國副總統萬斯28日視察格陵蘭島的美軍基地,稱美國需要確保在北極的領導作用,鼓吹格陵蘭島轉而選擇美國「安全保護傘」。格陵蘭島方面強調,美方代表團此行純屬「挑釁」,「我們絕不想成為美國的一部分」。此舉引發丹麥和格陵蘭島自治政府的強烈不滿。
6. **《日本發「臺灣有事」避難計劃》** 日本政府27日首次發布為應對所謂「臺灣有事」等情況制定的「避難計劃」,將沖繩縣先島群島約12萬人轉移至九州和山口縣共32個市町,安排他們在當地避難一個月左右。沖繩民眾強烈反對,強調「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」,不希望家園被捲入戰爭。
7. **《達美航空客機險撞美軍軍機》** 美國達美航空一架客機在從華盛頓里根國家機場起飛時,與一架美國空軍T-38教練機險些相撞。事发时,客机上共有2名飞行员、3名乘务员和131名乘客。目前,相關部門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。
8. **《普京提議讓聯合國臨時管理烏克蘭》** 普京在今日的講話中提議,讓聯合國臨時管理烏克蘭,以實現和平解決方案。此舉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,烏克蘭方面暫未作出正式回應。
9. **《全球AI治理新進展》**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今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強調,中方在人工智能治理問題上始終秉持開放、包容的態度,願與各國加強交流與合作,共同推動全球AI治理體系的完善。他還指出,中國在AI領域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,未來將繼續為全球AI技術的進步作出貢獻。
10. **《英國首相堅持反制權利》** 英國首相斯塔默在今日的講話中表示,英國將保留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反制權利,並強調英國將在國際貿易中堅持維護自身利益。此舉顯示出英國在面對美國貿易壓力時的堅定立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