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伊朗港口大爆炸14死700傷 大火三日未熄 民眾被迫居家避毒 伊朗阿巴斯港26號晚發生連環爆炸,初步調查係存放化學品嘅集裝箱起火,引發巨型火球衝天,至少14人死亡、750人受傷。現場火勢蔓延至其他倉庫,救援人員用泥土堆砌防火堤,但大火到27號凌晨仍未完全撲滅。伊朗衛生部宣布港口進入緊急狀態,要求居民關窗戴口罩,尤其留意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。總統佩澤希齊揚要求徹查事故,內政部長莫梅尼親自到場指揮,但爆炸原因仍需時日確認。
2. 俄軍宣稱「解放」庫爾斯克州 烏方反擊稱未撤軍 俄羅斯總統府26號宣布,俄軍已從烏克蘭武裝部隊手中「解放」庫爾斯克州全境,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向總統普京匯報戰果。但烏克蘭媒體Strana.ua指出,烏軍仍未完全撤離該地區,雙方仍在激戰。此舉被視為俄方在東部戰線嘅新突破,但國際觀察員質疑俄軍宣傳成分居多。與此同時,北約宣布加快向烏提供F-16戰機,烏總統澤連斯基呼籲西方「勿讓俄羅斯喘息」。
3. 哈馬斯同意釋放所有以方人質 换取停火五年 埃及斡旋下,哈馬斯代表團26號同意釋放所有以色列被扣押人員,換取以軍停火五年。協議亦包括以色列撤軍加沙、解除封鎖同運送人道物資。不過以方暫未正式回應,僅表示「繼續談判」。此輪衝突已造成加沙超過2,100人死亡,聯合國警告醫療系統瀕臨崩潰。若協議落實,將係2023年戰事以來首次實質停火,但雙方對最終地位問題仍分歧嚴重。
4. 美伊核談判觸及敏感議題 魏京生稱「進展有限」 伊朗與美國26號喺阿曼展開第三輪間接談判,首次討論濃縮鈾技術,但雙方立場對立。伊朗堅持濃縮權利不可談判,要求美方全面解除制裁;美國則堅持「分階段解禁」。分析指,伊朗國內保守派反對妥協,而美國國會對拜登政府施壓,要求限制談判範圍。此輪談判或成為伊核協議最後機會,但外界預測難以達成突破性協議。
5. SpaceX星艦第四次試飛成功 馬斯克宣佈2026年登火星 SpaceX「星艦」26號完成第四次軌道級再入測試,成功穿越大氣層並降落在太平洋預定海域。今次試飛驗證咗再入熱防護系統同姿態控制技術,馬斯克喺社交平台稱「為2026年載人火星任務打下堅實基礎」。未來將測試載人艙及貨運版本,目標2030年代建立火星殖民地。此舉引發科學界爭議,有專家質疑資金應優先用於地球環境問題。
6. 日本執政黨要員頻密訪華 分析:美國關稅戰逼日調整外交 日本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27號率團訪華,此係佢今年第二次訪問,與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形成「雙管齊下」態勢。雙方討論經貿合作同區域安全,齊藤強調「日中友誼需代代相傳」。分析指,美國強化對華遏制政策下,日本企業擔心被捲入脫鉤,加上中國市場對汽車、半導體業關鍵,迫使岸田政府加強對華接觸。但日方強調「不背棄美日同盟」,平衡策略成為難題。
7. 全球南方國家批美關稅政策 損害發展中國家利益 印度、巴西等國代表喺聯合國會議抨擊美國近期加徵鋼鋁關稅,指呢舉「違反WTO規則」,導致發展中國家出口成本暴漲。科特迪瓦可可出口商稱,關稅使利潤縮水40%,可能迫使農民轉種其他作物。希臘航運協會亦批評美國打壓中國造船業,間接推高全球貿易成本。多國呼籲改革WTO機制,推動公平貿易而非單邊制裁。
8. 黃金價格衝擊3500美元 比特幣單周飆25% 受美中貿易摩擦升溫影響,國際金價27號突破3500美元/盎司,創歷史新高。投資者湧向避險資產,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成交量暴增30%。同時,比特幣周內累漲25%,突破6.8萬美元,市場猜測或與美國監管鬆綁傳聞有關。分析指,若美聯儲推遲降息,避險潮或持續衝擊金融市場。
9. 墨西哥7.1級地震致12死 救援隊突擊廢墟 墨西哥城26號晚發生7.1級地震,首都多棟建築倒塌,至少12人死亡、500人受傷。總統辛鮑姆宣布全國哀悼三日,派出1.2萬名士兵協助搜救。災民在街頭搭建臨時營地,缺水缺電問題嚴重。地震觸發2017年「7.1級地震」紀念活動,民眾擔心重建進度緩慢。科學家指,本次震源深度較淺,屬獨立地震,與環太平洋地震帶活躍無關。
10. 歐盟通過AI責任法案 鋼鐵俠需為虛假訊息負責 歐盟27號正式通過《人工智能責任法案》,要求ChatGPT等AI公司對生成內容嘅錯誤承擔法律責任。法案規定,若AI誤導公眾導致經濟損失,企業最高罰款達全球營收7%。同時要求開源模型必須公開訓練數據來源。業界批評條款過於嚴苛,可能抑制創新,但歐盟委員會強調「不能以自由之名犧牲安全」。法案將於2026年生效,成為全球最嚴格AI監管之一。 — 以上資訊綜合自國際媒體報導,如需即時更新,可留意BBC、路透社等頻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