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【五國聯手制裁以色列!英澳加新挪「外交圍剿」內塔尼亞胡】英國、澳洲、加拿大、紐西蘭同挪威發表聯合聲明,宣布對以色列財政部長斯莫特里赫同國家安全部長本-格維爾實施旅行禁令同資產凍結,指兩人「煽動針對巴勒斯坦嘅暴力」。今次行動係美國主要盟友首次公開與以色列割席,法國《世界報@replace=10001》評論「國際秩序出現裂痕」。以色列駐倫敦大使館外今早有示威者焚燒國旗,內塔尼亞胡強硬回應稱「絕不屈服於恐怖主義外交」。加沙衛生部數據顯示,衝突已致4,649人死亡,國際紅十字會呼籲設立人道走廊。
2. 【俄烏談判突生變數!普京提條件澤連斯基拒絕讓步】普京前日提出5月15日喺土耳其恢復直接談判,聲稱願「無條件談判」,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反指俄方需「先停火30日」。雙方今早各自公布談判立場文件,俄方要求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屬俄,烏方堅持加入北約為談判前提。美國國務院官員透露,歐洲多國正考慮對俄實施新一輪石油限價,俄羅斯則宣布暫停向波蘭輸氣三日作報復。烏克蘭農業部警告,糧食出口走廊可能因戰事擴大而中斷。
3. 【中美貿易戰升級!美西港口貨輪「歸零」引發搶購潮】美國西岸三大港口(洛杉磯、長灘、西雅圖)連續12小時冇中國貨輪抵港,貨運量急跌40%。西雅圖港更出現「零集裝箱船」破紀錄情況,超市貨架已出現奶粉、紙巾短缺。中國外交部批評美方「濫用關稅作為經濟霸凌工具」,並警告若談判破裂將啟動報復清單。紐約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,與中國供應鏈相關嘅美國上市公司股價三日內蒸發1.2萬億美元。物流專家估計,若僵局持續,美國消費者或需承受15%-20%價格上漲。
4. 【日本大米變身「母親節禮物」!氣候異常推高米價創新高】受3月極端寒流影響,日本5公斤裝大米均價達4,233日元(約210港元),部分超市限量供應引發搶購。母親節期間,京都、大阪等地超市推出「親手插秧體驗+現碾米禮盒」,銷售額較去年翻倍。農林水產省承認,全國90%稻田受鹽害影響,政府被迫釋放儲備米,但市場恐慌持續。經濟學家警告,米價飆升可能拖累日本通脹率突破3%警戒線。
5. 【韓國大選亂局!執政黨「一日三變」候選人】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金文洙前日被揭發涉賄選,黨內緊急會議後宣布撤換,改由前總理韓德洙頂替。但韓德洙僅兩日後因「與財閥關係過密」遭輿論批評退選,黨內最終推舉李在明對手洪準杓。民調顯示,李在明支持率回升至42%,但「西海公務員被殺事件」再被翻炒,選情更趨混亂。首爾光化門廣場連續三日出現千人示威,要求「廢除檢察權擴張法案」。
6. 【美國關稅惡果顯現!最大港口工作崗位削減47%】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尼爾森公佈數據,自特朗普政府實施「對等關稅」以來,港口貨櫃吞吐量下降38%,直接導致2.1萬個崗位流失,其中裝卸工人失業率達19%。聯邦快遞宣布暫停擴建安大略機場貨運站,特斯拉則將上海工廠產能調高30%以應對供應鏈危機。墨西哥經濟部長警告,若美國堅持加徵汽車關稅,墨將對蘋果手機徵收25%報復關稅。
7. 【墨西哥狀告谷歌!「墨西哥灣」命名爭議升級】墨西哥外交部正式向國際法庭起訴谷歌,指控其地圖服務將「整個墨西哥灣」標註為「美國灣」,侵犯國家主權。谷歌回應稱「系統自動生成地名」,但承諾72小時內修正。此事引發拉美多國連鎖反應,阿根廷、哥倫比亞先後要求國際地名標準化機構重新審定加勒比海地名。美國國會議員馬斯克(非特斯拉老闆)趁機提案立法,要求所有美國科技公司「優先使用美式地理術語」。
8. 【歐洲能源危機再臨!德國港口罷工擴大】漢堡港碼頭工人因工資談判破裂展開無限期罷工,導致每日30艘貨輪滯留,歐洲最大汽車口岸運作癱瘓。法國道達爾能源宣布暫停向德國輸送液化天然氣,轉而優先供應本國電廠。歐盟委員會緊急啟動「能源互助機制」,從挪威調度天然氣,但分析指此舉可能令東歐國家供應不足。慕尼黑經濟研究所警告,今冬德國電價或突破每兆瓦時1,000歐元。
9. 【非洲糧食危機惡化!300萬人瀕臨餓死】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顯示,薩赫勒地區(布吉納法索、馬里等)因乾旱導致糧食產量暴跌60%,超過280萬兒童出現嚴重營養不良。國際救援委員會在乍得湖區發現,當地婦女為獲取一袋玉米需步行80公里。美國國務院宣布凍結對尼日爾1.2億美元援助,理由是「政府未能打擊極端主義」。中國外交部則宣布向該地區增派3架運輸機運送緊急糧食。
10. 【拉美移民危機爆發!美墨邊境衝突升級】美國邊境巡邏隊與海地移民在德州德爾里奧發生暴力衝突,至少12人死亡,500人受傷。特朗普政府啟動「安全第三國」協議,將移民強行遣返至古巴,引發國際特赦組織譴責。墨西哥總統辛鮑姆表示「無權接受美國單方面決定」,宣布暫停向美國出口石油換取邊境管控合作。移民權益組織揭露,美國關押的移民兒童營地傳出霍亂病例,衛生條件「堪比中世紀」。備註:以上資訊綜合自近日國際媒體報導及官方聲明,部分事件仍在持續發展中,請以最新動態為準。